English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- 关于港信 - 港信资讯

港信资讯

广州商改滋生工商登记中介黑市 大量预约号在"黄牛"手里

发布时间:15-01-05 作者:港信 来源:www.consonchina.com


   
    大约两个月前,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4年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发表主旨演讲,首次系统阐述了中国经济的"新常态".其中,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被作为"政府放权"的重要印记向世人推介.
    
    由是至今,从庙堂之上到街头巷尾,"新常态"已经渗透到国人的日常话语体系.但很少有人记得,在商改被中央决策层正式采纳的至少五年前,广州就低调开始了相关试验.
    
    两千个日夜一晃而过,广州却未能保持商改的首创优势,80公里之外的深圳反倒后来居上,走得更远、更大胆.此时的广州全面商改已有一年,不仅要面对从领跑者变成追赶者的尴尬,还陷入企业注册大排长龙、改革许诺屡屡失约的质疑声中,足不出户注册企业的美好初衷不知何日能实现.
    
    如今,广州商事主体总量已几近120万户之众.如果将其与本地人口数简单相除,则意味着在这座重商城市里,每10个广州人中就有1个是老板.商改的价值可见一斑.
    
    广州改革为何如此磕磕绊绊?屈居人后的原因是什么?未来还能不能在城市商业环境之争中胜出?新快报记者耗时一个月调查走访,探究广州商改得失.
    
    去年夏天,邱先生委托中介在天河区工商分局注册了一家公司,用时大约1个月.3个月后,他再次与中介签订协议注册新公司,却被告知轮候时间加长,完成整个流程可能需要2个月.
    
    仅仅相隔3个月,新注册企业的时间成本就翻了一倍.要知道这是在广州宣告全面商改之后,而2个月的等候期与改革前几乎无差异,这跟"与时间赛跑"的改革初衷大相径庭.邱先生更为此付出了惨重代价,轮候期过长,错过生意机会,不得不放弃开设新公司.
    
    难道商改之后,效率反倒低了?
    
    队越排越长 天河预约挂号时超1个月
    
    排除组织机构代码证、税务登记证和企业公章刻制许可证,仅领取工商营业执照这一个环节,邱先生的时间基本被耗费在排队预约上.在他保存的手机截图里,去年10月中下旬提交申请在天河区工商分局海月路大厅办理公司注册,只能预约到11月7日现场受理,且当天的200个预约号已经一扫而空.
    
    邱先生选择的是广州投资最热的天河,相应地,这个区的工商业务也最火爆.上月1日,新快报记者登录广州市工商局网上预约系统发现,要在天河分局海月路、马场路两个办公大厅注册新公司,起码要轮候20天以上.9天以后,这两个办证大厅的轮候时间已经超过了30天.值得一提的是,一旦预约号受理成功,从审核材料到发照,实际上3个工作日就能搞掂.
    
    中介提供的信息也基本相符.临近岁末,要办理新公司注册,从名称核准、排队登记到完成整个商事登记流程,差不多都需要1个半月到2个月.
    
    "以现在创业者的情况,都是因为业务需求注册新公司,一般都比较着急.拖延时间一长很可能就错过业务."错失商机意味着减收,甚至亏损,邱先生颇为无奈.
    
    治标不治本 排队从大厅改到网上
    
    并不是在每个区开设新公司都要经历漫长等待,但由于在广州,普通企业注册仍以区为边界画地为牢,天河工商办证扎堆导致的"消化不良",几乎是商改命定的结果.
    
    "压力很大,真的很大."媒体去年连续报道企业注册"大塞车"的局面,广州工商系统上下均神经紧绷."天河是城市客厅,公司放在这里,尤其是珠江新城,就好比香港公司在中环办公一样,形象就不一样,所以企业喜欢在天河扎堆."面对新快报记者的采访,市工商局副局长周帮华解释.
    
    天河区企业数量本就雄踞各区之首,2014年1月1日起,全市商改降低创业门槛,其集聚效应愈加放大.根据该区工商分局提供的数据,商改前全区日均受理业务不足200宗,2014年年底已经攀升至650宗左右.最初,排队的商家只是挤满办证大厅,接着越来越夸张,严重时延绵街面200米,彼时正值闷热的7月."基本上每天都有10个人上来跟我吵架,都是排队排出来的火气." 天河区工商分局注册科科长周军州苦笑.
    
    2014年8月11日,网上预约系统作为应急措施试点上线,天河区工商分局每日分6个时段共放号400个左右(周五除外),另开放珠江新城等7个下辖工商所受理业务.但在分局所在地海月路大厅,轮候也只是从实体挪到网络而已,"塞车"越来越严重,预约日期也从最早提前10天,延长到现在的1个月.
    
    当然,需要办理的业务并不仅限于新公司注册.去年1-11月,天河新设立企业超过2万户,较去年同期增长58%,工商窗口受理的业务量却翻了3倍,两项数据并不平衡.
    
    周军州估算,日均650宗业务中,不到两成是换领新版营业执照,三成多为新开设公司,余下大约一半属于各种变更类登记."不过,包括增加经营范围在内的多种变更类登记,同样与商改中降低门槛的措施有关."他说.
    
    黑中介混战 抢号、爽约占用资源
    
    商改以前,注册新公司的流程和所需材料都略显繁复,因此催生了一大批代理公司.很多商家,尤其是初下商海者,更愿意找代理公司,只需要一张身份证和一纸协议,跑腿的事基本不用操心.
    
    商改删除了验资等环节,开办企业大为容易,代理公司收取的酬金也一路走低,一般情况下千元甚至数百即可.不过,"大塞车"又让中介看到了商机,不少人以此招揽生意,承诺能够做到后台直接递交材料无需排队,行业内也流传着"黄牛"垄断预约号的传言.
    
    "抢号的情况的确存在."多名工商官员向新快报证实了这一情况,称不仅有"黄牛"刷号,而且出现过预约成功又爽约的情况,高峰期一天被浪费的号高达几十个,导致正规商家反而办理不成.
    
    "市局预约系统每天早上9时开始发放预约号,但我们发现8:30就有人进系统拿走50个号.后来发现,是对方用了黑客软件."周军州称,非法获取的预约号全部作废,与此同时,市工商局也一再延长预约时限,以期缓解"黄牛"抢号的情况.
    
    而对于中介宣称的"加塞",工商方面也否认了这种可能.根据天河分局的要求,所有申请者只能先通过网上预约,然后在指定日期提交材料,且必须同时附上预约凭证,否则后台审查不予办理.
    
    唯一的"口子",或许在网上预审.广州市工商系统同时开放一条预审通道,申请者如果等不及排队预约,可以在官网直接提交材料电子版,3个工作日内预审完毕,再快递提交纸质文书.
    
    "虽然一直在宣传,但是很多人还是不知道网上预审,或者嫌麻烦不愿意用.中介就不同,他们操作熟练,走预审快得多,有可能是利用这点."周军州分析.
    
    有意思的是,在新快报采访范围内,但凡谈到中介,工商官员第一反应都是划清界限,却又有爱恨交织的复杂表情."正规中介无论是收集材料还是填报表格都专业规范,其实可以减轻我们相当一部分工作量.但怕就怕'黑中介'提供虚假材料,而且担心存在利益输送空间,所以一般严控工作人员跟中介接触."周帮华和周军州均表示.
    
    不过,这并不妨碍中介打着种种旗号继续揽客."要开公司吗?一千多包办,加急费用一千五,递完材料3天拿照.特急就加三千,今天递(材料)明天拿(执照)."去年12月中旬,新快报记者在天河分局海月路大厅采访时,被误当做客户搭话."不都是网上预约不能加塞吗?""我们当然有渠道啊!"中介一副神秘又不屑的笑脸.
    
    "去纸化"受制于法律,"通办"又协调不畅
    
    全流程网上登记止步不前 说好的"全城通办"呢?
    
    "确实有我们的问题.一开始没沟通能不能做,有没有障碍也没有及时评估,后来发现立项不给批,于是重新申报、重新评审."
    
    --市商改办谈通办受阻
    
    目前,广州的工商登记,仍以区为界.这就导致如天河这样的中心热门区域,创业者趋之若鹜,申请企业注册的队伍大排长龙.
    
    根治之策,被寄希望于"全流程网上登记".商改方案将"全流程网上登记"表述为--网上申报、网上受理、网上审批、网上发照、网上查档,即摒弃现场窗口,所有手续可在电脑上完成.这既是商改的终极目标之一,也是六年前广州先于全国试水的领域.
    
    遗憾的是,迄今为止,广州工商的网上平台仅开放有限的预审业务,且徘徊6年之久缺乏实质性进展.作为权宜之计的全城通办业务,也一拖再拖,至今无果.
    
    冷热不均 有的忙死有的冷清
    
    商改自去年1月在广州全面推广以来,企业注册量出现"井喷式"增长.官方统计显示,截至2014年11月14日,全市新设立商事主体较上年同期增长27.5%.
    
    白云区和天河区的经济户口总量,在广州一直排在前两位,因而"饱胀感"最为严重.商改过程中,政府适应力的缺陷,也在这两个区越排越长的预约队伍里被极速放大.
    
    以天河为例,去年1到11月,该区新设立企业超过2万户,同比增长57.5%,超出全广州所谓的"井喷"约30个百分点之多.其中从8月网上预约系统开通,到11月15日的短短3个多月,业务受理总量已经达到上年同期接近3倍,同样大大高于全市平均增长率.
    
    依照广州工商的内部权属划分,除外资等特殊行业和注册资本过千万元的企业必须到市局注册外,其他只能在所在区的分局办理.在数量上,中、小乃至微型企业是主流,也是对此轮商改反应更敏感的群体.
    
    于是,商改效应通过各区工商分局业务量的增长体现得更加直观.由于集聚程度有别,天河分局在给下属一半工商所下放受理权限之后,轮候期还是越来越长;荔湾、南沙等部分区域则几乎可以达到"即到即办"的高效率.
    
    "从市局到各个分局都调配了数倍于改革前的团队,比如白云区分局通过内部调剂,注册科在编人员现有23个,天河也从6个增加到24个,其中10个在窗口负责注册受理.可是,这两个区的企业增长量还是远远超出预期,也超过了窗口承载量."市工商局副局长周帮华坦言.
    
    受制法律 商改关键难以突破
    
    全流程网上登记则可以达到"零跑动",商家足不出户就能拿到营业执照.这一模式越早实现,就能越早有效疏解当今企业注册的"大塞车".若非如此,改革就不能算有实质性进展,其他任何补救方法最多算缓兵之计.
    
    问题是,要实现登记完全电子化还受到法律制约.在本地工商系统看来,这已经超出了广州市的权限,近乎"死结".
    
    其实广州从2008年就全国率先试水网上登记,最早仅针对外企,随后扩大到内资企业.2012年广东以省政府名义发动商改之际,广州和东莞一起,位列省级全程电子化登记试点.次年广州单独发布商改方案时,全面推行网上登记服务也是七大改革内容之一.
    
    可是,网上登记至今整体维持着6年前改革起步的状态,即企业通过网络完成注册资料的预审,然后再次递交资料纸质版以供正式审核,回归线下.市工商局内部戏称,目前广州的网上预审相当于网上登记的"1.0版",商改设计的全流程网上登记则是"2.0版".
    
    市商改办有关负责人认为,网上登记升级的核心是去纸化,这必须先解决电子档案和电子签名的合法性问题,但缺乏上位法支持,广州市也没有这一立法权限.因此只能沿用网上预审、快递收发材料的折中方案,尽可能不让商家跑动.
    
    新快报记者查阅发现,其间涉及的法律分别为电子签证法和档案法.前者虽然在大多民事活动中认可了电子文书和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,但是对其在行政许可中的适用留下了空白.而签名核查一直以来依靠人工比对字迹,是当前审批环节中比较耗时的一项.
    
    至于文件归档,档案法及配套的《档案法实施办法》鼓励用现代方法保存和管理档案,且复制件"载有档案单位法定代表人的签名或者印章标记的,具有与档案原件同等的效力."不过,市档案局告诉新快报,法律规定仍失于笼统,因而国家档案局在执行中要求,电子档案归档时必须同步保存纸质原件,不能单纯替代后者.
    
    通办受阻 原是"卡"在协调
    
    不过,政府已经意识到,寄望立法打通全流程网上登记的关节势必耗时过长,步步紧逼的改革节奏恐怕拖不起,而一旦宣布全面商改,各区"冷热不均"的局面一定无法避免.因此,早在全面商改前3个月,市工商局已经研究出名为"全城通办"的措施应急.可惜,兑现时限从去年10月拖到年底,迟迟未能现身.
    
    "全城通办"出现在公众视野大概是在2014年2月.此前一轮机构改革为营造"大食安"监管格局,将原属工商、质监、经贸等部门相关职能并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,对工商系统的影响是,全市近三分之一公务员人随事走,改到食药监局报到了.去年2月份,市工商局向媒体通报,人员减少后将优化内部流程以提高效率.当时比较成熟的探索是工商业务"全城通办",即打破以区为界的办事权限,一般内企可任选分局递交材料.
    
    次月,市工商局局长张建华做客《行风面对面》时,正好有市民反映在不同分局办事遭遇不同结果,他当时即透露下半年将施行"全城通办",所有业务一个标准、一套程序.随后新快报了解到,该计划落实时间大约在去年10月份.
    
    可是10月过去了,说好的通办并没有兑现.
    
    市工商局的答复是,预计推后到12月.然而12月也结束了,依然看不到实施的先兆.
    
    "确实有我们的问题.一开始没沟通能不能做,有没有障碍也没有及时评估,后来发现立项不给批,于是重新申报、重新评审." 新快报记者就此采访市商改办时,获知"全城通办"原来"卡"在部门协调了.
    
    实施"全城通办"需要软件配套,这意味着要走申报、预算、立项、招标等一系列政府采购程序.工商方面第一次向科信局申请立项未批,再次申报导致较原计划拖延2个月,其后环节也都被累及.
    
    即便各区"分而治之"的格局最终被打破,能在多大程度上缓解业务增量不平衡的问题,仍是未知数.天河分局就担忧,依照目前方案,"全城通办"只是全城受理而已,审核还是企业所在区的任务.
    
    突围无望 大排长龙或将持续
    
    根据周帮华的判断,企业的高涨热情暂时看不到收缩的可能,意味着大排长龙的局面还将持续.天河分局每单注册业务的审查时间不超过10分钟,这被市工商局当做标准全市推广,但几乎已到极限.
    
    与此同时,原本可以省时的网上预审迟迟得不到普遍认可,实践中鲜有人问津.在商改后注册量暴增之时,工商和企业的压力只能双双积压在窗口.
    
    按照工商代理李先生的理解,既然网上预审后还要上交纸质材料再审,相当于重复审查,网上登记名不副实.而且万一材料需要修改或补充,一来一回用快递无疑更消耗时间,还不如直接预约到现场提交."很少听说业内有人通过这个系统注册."他说.
    
    市工商局方面则承认,网上预审的确不能完全发挥疏导窗口业务量的作用.
    

    "假定网上登记依然原地踏步,唯一能够消解压力的方式,除了一线人员加班,没有别的办法."天河区工商分局注册科科长周军州说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