English中文
当前位置:首页 - 关于港信 - 港信资讯

港信资讯

沪港通:缓解香港热钱压力

发布时间:14-11-18 作者:港信 来源:www.consonchina.com
    股市沪港通17日正式上路,香港居民每日人民币兑换上限也同步取消.境外华文媒体分析表示,沪港通最大的意义是通过实现市场的直接开放方式,推动并促进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接轨,对中国而言可说是一个良策.
    
    沪港通对两地资本自由流通作用巨大
    
    台湾《中国时报》18日刊发《沪港通象征大陆国际化》一文表示,沪港通的顺利开通深刻表明,中国这个大市场正在逐渐统一,融为一体,使大陆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,最终实现金融市场国际化、现代化.
    
    文章认为,沪港通正式开锣有许多实际意义不可忽视.一是可以加速改变大陆股市发展的生态环境;二是可以进一步促使大陆股市监管向国际化靠拢,水到渠成;三是有利于金融市场资本流动,有利于利率市场化以及人民币国际化,促进股市平均资本利润率更均衡发展.
    
    香港《南华早报》18日社论表示,沪港通开闸将掀开新一页,势将加快内地经济改革.今天开始,每个参与者都将为它的成功做出贡献.下一个要改革的是投资基金行业,有关方面正积极讨论该行业的沪港通计划,让两地投资者互相投资对方的基金.
    
    社论指出,这样一场改革能够在短期内协商完成,令人难以置信.它将两个截然不同的司法辖区的股票市场连通.两个截然不同的司法辖区进行全面合作,预示着全球资本市场将出现更大范围的变化,或也意味着属于国家级股票交易所的传统时代行将结束了.沪港通或许可以在这方面起到带头作用.
    
    台湾《经济日报》17日社论表示,沪港通打通大陆资本开放的产品信道,从而将催化大陆资本管制进一步松绑,有利推进人民币国际化.
    
    台湾《联合报》18日报道称,大陆近来实施包括沪港通在内的一连串政策,显示其开放市场思路.
    
    新加坡《联合早报》18日引述中国申银万国证券市场研究部总监桂浩明指出,两地之间的价差充其量也只是短期的,长期而言,沪港通最大的意义是通过实现市场的直接开放的方式,推动并促进中国境内市场与境外市场的接轨.
    
   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钱军则指出,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,已经造成极大压力,热钱不断涌入市场.允许资本通过可以控制的、看得见的渠道流出去是必要措施.如果有沪港通这样的渠道,使内地资金南下香港是看得见的,并且可以控制,而实际上到最后资金并没有流出去,只是停留在港交所里,一旦卖出,资金就流回境内,对中国而言可说是一个良策.
    
    沪港通反高潮难掩对港大利
    
    台湾《旺报》18日文章称,千呼万唤使出来的沪港通17日正式启动,各界关注这个结合后将成为的世界第2大股票交易市场,没想到首日交易"北热南冷"、双双下跌.
    
    港股通"遇冷",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在收盘后,以"波澜不惊,冷静开场,全线安全运行"总结,他说,港股通表现"符合预期",因为内地投资者才刚进入成熟市场,需要时间改变交易习惯,就像是"煲汤"一样是个"慢活";相反的,投资沪股通的大多是外资机构,本来就对A股很有研究,所以都是有组织性地买入.
    
    美林分析师认为,"沪港通"人民币130亿元与"港股通"105亿元投资限额将在多快时间内被抢光,以及沪港股市能否再创新高,将是观察沪港通市场热度的重要指标.
    
    香港《星岛日报》18日社论称《沪港通反高潮难掩对港大利》指出,股市不是靠一日成交论英雄,假以时日,只要稳定行车不脱轨,这个突破性安排带给香港金融市场的好处极大.沪港通产生的辐射效应,将令香港的人民币资金池大幅膨胀,其他地区望尘莫及,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凭此独特优势巩固发展,对创富和就业带来的庞大机会,不言而喻.
    
    香港《经济日报》18日社评《沪港通开车 港捉鹿还须脱角》一文表示,沪港通的意义不在于旺股市,而是助推内地一系列金融改革,并助香港人币离岸中心再踏大步,现时关键是做好做稳,并广吸四方人民币.
    
    尤其重要的是,沪港通令香港成为国际投资者直接投资A股的唯一跳板,有助吸引早已垂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带来资本红利的国际资金,更多汇聚香港,那不但香港离岸人币中心更为壮大,更可大步推进香港发展为区内财富管理中心的步伐.
    
    内地股民投资理念尚不成熟
    
    内地投资者在沪港直通车首日表现得兴趣不大,香港《明报》18日援引内地学者分析,沪港通只开放大、中型股份,不合内地散户口味,是最主要因素.
    
   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,内地投资者以散户为主,习惯炒小型股,市值愈低他们愈喜欢,相反他们认为大型股不易炒作.本次港股通开放的主要是大市值股份,董登新指出,若开放的是"仙股",港股通额度肯定马上爆满,但这亦反映内地股民不成熟的投资理念.